在全球局势和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许多国家面临被迫选择站边的局面。
这是一种遵循旧世界秩序的理念,由某个国家或集体掌控方向,经常以零和游戏的形式结束,总有输赢双方。
然而,这种理念正在因中国的崛起而缓慢改变。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国际社会意识到双赢的机会,不必非要竞争才能实现共同繁荣。
对中国人来说,“共同”不仅是外交辞令,而是根深蒂固的理念,反映出一种家庭观念。
举例来说,“大家好”不仅是问候语,更隐含着我们是大家庭的意思,而英语的问候则体现个体化。
习近平主席曾在《摆脱贫困》中阐述了这一理念,这是他在福建省贫困生活的经验总结,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长期战略。
如今,习近平的思想和行动使超过8亿人摆脱贫困,提前实现了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这一理念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中国的外交政策视人类未来为“大家庭”,呼吁国际合作,共同面对如气候变化、疫情和经济不平等等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曾被批评为中国扩展影响力的工具,实际上源于和谐发展的愿景,为南半球国家创建基础设施,以实现共同繁荣。
西方强调个人自由,但这种政策常导致一些国家被忽视或被隔离,因为不符合个人利益。
设想中国也以同样的扩张动机行动,但却未能理解其深厚的家庭、和谐和共同责任理念。
个人利益驱动的自由市场竞争,固然促进了一部分世界的快速发展,但也加剧了不平等,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
例如,“解放日”征收关税措施,突显了个别国家利益至上的全球态度。
相比之下,中国近年来致力于合作,通过国际机制推进共同点,强调集体利益。
如在东盟中,中国一直与各国保持良好关系,习近平积极参与各级会议。
中国看到拓展合作的价值,并在东盟峰会期间,签署了多达113项协议,涵盖农业、文化、体育等领域。
对于中国来说,东盟是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视对方为可靠的合作伙伴。
因此,习近平不久前表示,“我们是亚洲大家庭”,进一步扩展了本就关注整体感觉的理念。
尤其是对泰国,“中泰一家亲”的说法正是在此时表露出,这是两国建立持久关系的50周年机会。
(编译:李程 泰国中文社;审校:Woo;来源:Thair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