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每日热点议题,因泰国与柬埔寨领导人通话后出现录音问题,并被用于政治利益。
两国边界的情绪同样高涨,作者决定缓和局势,并借鉴外国视角,展示此次政治灾难事件,作为重要外交进程的教训。
若比较双方,泰国总理是白庞答拉·钦那瓦,而“洪森”虽然不是领导,但政治影响力极大。柬埔寨的真正总理是其子洪马内,但电话交流则是洪森所录制并公开。
前柬埔寨领导人可进行国际事务,但责任界限不清晰,这让泰国领导人面临政治和声誉风险。因即便白庞答拉因家庭关系感到亲切,但非正式的谈话不同于正常的双边谈判。
私人联系不受外交保护,无书面记录,若出错,外交部的危机管理机制也无法介入,信息若公开立刻成为政治武器。
东盟国家一直依赖个人关系和背后联络来缓和紧张局势,但泰柬事件凸显了“亲近”关系的风险。
东盟缺乏明确的惯例或后盾保护背后接触,导致双边外交谈判更多依赖个人判断。
在特朗普总统早期,美国曾例用政府外的人,如女婿贾里德·库什纳,与多个国家进行非正式谈判,结果是政府权力界限被侵蚀,国务院角色削弱,证明即使超级大国结构严密,也可遭遇混乱。
对于东盟就更不用说了,因其结构侧重大局而非细节,随着“安静外交”和“不干涉内政”原则,结果是缺乏管理谁可具有合法决策权。
多次资深政治家或政治家族在无职情况下从事外交,结果私人角色填补了机制漏洞。与缅甸政府的私下谈判导致东盟各自为战。而白庞答拉与洪森的事件表示好意变为危机,灵活运作反而加剧分歧。
这并非说东盟进程不好,因为不干涉内政原则或非正式双边外交有助于共同理解,防止局势恶化。
然而,补救“盲点”可通过三步骤实现:1.东盟应鼓励成员国记录非正式高层谈判,作为现有外交框架的一部分;2.东盟应推动成员国对可进行非正式外交的政治角色有一致认知;3.东盟可借此机会建立机制,授予东盟主席提醒成员国若其非正式外交影响东亚地区稳定的权力。
泰柬录音事件已使大家看到,个人化外交能轻易演变为政治危机,东盟面临的挑战不是抛弃非正式外交,而是如何保护此类外交不被情绪或政治算计左右。
若无此,东盟依旧是声称团结的社区,实质上却缺乏保护团结的工具。
(编译:张悦 泰国中文社;审校:Ken;来源:Thair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