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即“阿萨拉哈布查节”。
这一天,佛陀首次向五比丘宣讲《转法轮经》,这标志着佛教的首次宣扬,直到憍陈如证悟涅槃,成为阿罗汉,并获佛陀首次剃度成为比丘,形成“三宝”,即佛、法、僧,首次在世上出现。
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我们来谈论“佛教快乐之道”以及如何“活在当下”。我引用了一部分出自荣誉教授布拉韦斯·瓦西编写的《佛法(直通)幸福(在此时此刻)》一书,我刚从非吸烟运动基金会得到这本书。
“幸福”是人类最渴望的东西。这本书提出的幸福创造方法,强调立竿见影的实践,主要源于泰国高僧的教诲,他使用“在此时此刻”的表述,而非在来世或数万世后取得成果。现世的幸福是一条直路,而来世或数万世后的幸福则遥不可及且不确定,即便真的存在,也只是附加所得。
人们没有幸福,因为他们固执于自我。如果把心灵从自我禁锢中解放出来,身心会变得轻盈自在,达到一种精妙的幸福状态,但未必知道如何称呼这种状态,有时称之为神圣、天堂、至上快乐。当心灵脱离自身禁锢,与更大自然相连便自由且快乐。自由与幸福实为一体。
在佛教中,“自我空性”带来内心的宁静,是涅槃的状态。可能是暂时的涅槃,或试探性的涅槃。所有人都曾体验过“试探性涅槃”——即在无私利他时,当下将充满极致的快乐。而这种无私的充实感受、无疆的快乐,正是涅槃的滋味。
涅槃不在遥远之处,而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所有人都有内涅槃,努力让这种状态频繁出现,并渐渐续存。我们便能获得恒久的幸福。
在书中,布拉韦斯医生提到了《当下的力量》,这是艾克哈特·托尔(Eckhart Tolle)的作品,书中讲述了一位因极度痛苦想自杀的年轻人——“我再也无法与自己共同生活(I cannot live with myself any longer)。”然而,瞬间之内,他转而获得永久而深刻的幸福,像是五位比丘一般顿悟。
即便内心的幸福感时有波动,但这幸福永不消失,而且他知道如何深入地获得幸福。当有人希望像他一样时,他便撰写了《当下的力量》,分享他的真实经历。
艾克哈特在书中强调“意识到此刻存在”的重要性,活在当下能极大地减少焦虑,改善情绪管理,全心与周围人互动,从而获得更多的快乐。最重要的是减少“自我执著”,它是欲望与痛苦之源。愿大家都活在当下,永远充满幸福。
“转变之风”
(编译:李程 泰国中文社;审校:Momo;来源:Thair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