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1月4日的佩莱格营地偷枪事件已经过去了21年,但南部三省边境的局势仍未见平息。2025年4月中旬再次发生的民众被杀事件让人回忆起2004–2007年初的事件。
SEE TRUE 泰国电视台32频道的新闻团队前往南部三省边境地区和马来西亚进行实地调查,采访了四个组织的领袖。“阿布哈菲兹·阿尔哈基姆”是BIPP(巴塔尼伊斯兰解放阵线)的主席,该组织成立于1959年,原名BNPP,其最初倡导种族问题,然后改名为BIPP以反映宗教理想。
尽管如此,BIPP的武装力量如今大幅减少,许多人转向其他组织或进入政界。他承认争取独立可能不再是最终目标,更重要的是政府需要明确的政治意愿,比如向巴塔尼人给予自治或权力下放等特权,这些议题需要被提上对话桌。
接下来是马来亚巴塔尼国家革命阵线(BRN),该组织在南方拥有最多的武装力量,成立于1960年,其灵感与BIPP相似。BRN最出名的是2004年的佩莱格营地偷枪事件。
行家“乌斯塔兹·哈伦·依斯哈尔”透露,该行动的基础在1980年代就已奠定,通过安排成员作为征兵士兵来学习营地布局。该组织通过每日捐款1泰铢筹集资金,如今每天汇聚约100万泰铢。BRN的目标是在宗教的庇佑下实现富有、公正和受惠管理,即便是在僧侣管理下也无妨。
在吉隆坡,SEE TRUE团队采访了“阿里夫·穆克塔”——PULO(巴塔尼联合解放组织)的政治与国际关系主管。1971年,由于其他组织无助于推动巴塔尼独立,他创设了PULO,旨在提升南部边境省份局势的意识。在1975年的大规模示威后,PULO成功建立了武装力量。
据Dr.阿里夫介绍,PULO是最早与泰国政府进行秘密对话的团体之一,自2000年以来一直参与对话,尤其是在英拉政府期间加入马拉巴塔尼小组。为了和平,所有组织需参与对话进程。
在登嘉楼州,团队采访了帕塔尼伊斯兰武装运动(GMIP)的代表“阿斯曼·阿巴”,他提到GMIP成立于1980年,活跃于城市与丛林,行动范围限于南部三省及宋卡四县。1994–1997年,GMIP与PULO和BRN协作执行“落叶行动”,目标是暗杀官员,尤其是警察。阿斯曼强调,没有参与2004年偷枪事件,并于2015年参与对话。
阿斯曼强调,如果想要持久的和平,必须与所有组织对话。在2019年,政府停止与马拉巴塔尼小组的对话,改而专注于BRN。这一战略转变的背后原因无需详细说明,但他强调,追求自治仍在宪法范围内。
此次采访也令我们注意到“玛艾·萨阿”或“哈吉萨玛艾”,他曾是PULO武装部队的著名领袖。自2013年首次和解对话至今已12年,但局势仍未解决。他提出五点建议,包括从50人开始减刑、提供工作机会、所有组织参加对话等。
虽然南部武装组织对目标和策略各有立场,但一致表态需有对话平台,政府不能忽略这些重要的声音。
(编译:张悦 泰国中文社;审校:Woo;来源:Thair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