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部公布了一年来持续实施的控制措施后,黑喉罗非鱼的情况取得了进展。根据最近2025年9月的调查结果,疫情区已从原来的19个府减少到17个府,包括尖竹汶、罗勇、北柳、北榄、暖武里、曼谷、佛统、叻武里、龙仔厝、夜功、北碧、华欣、春蓬、素叻他尼、洛坤、宋卡、春武里、博他仑和巴真府。目前,所有地区的黑喉罗非鱼种群密度有下降趋势,大多处于中等和低水平。
这次调查结果反映了渔业部与合作伙伴合作系统推进管理的成功,并继续按照七项主要措施计划进行,以控制种群并促进黑喉罗非鱼的利用。

疫情趋势下降
“自2024年10月起对已有问题地区进行监测以来,巴真府和博他仑府现已未发现爆发,疫情区缩减至17个府。而直辖和北大年府,作为重要缓冲区以进行监测,也同样没有发现黑喉罗非鱼的扩散。”
渔业生物多样性专家蒂瓦拉·塔拉萨克指出,宋卡湖——南部下部的重要生态系统,一直没有发现疫情扩散。

种群密度与治理
渔业部利用每100平方米的“鱼数”作为种群密度评估标准。九月份调查结果显示,8个府为中等密度,而9个府为低密度,这与多地区黑喉罗非鱼种群减少的趋势一致。根据七项综合措施,渔业部已从生态系统中移除超7.35万吨的黑喉罗非鱼鱼,其中自然水域约占2.5万吨,水产养殖约占4.8万吨。

推动七个主要措施的细节
黑喉罗非鱼控制措施涵盖物理、生物、管理和研究等方面,以实现长期效果。细节如下:
1. 黑喉罗非鱼移除:这是紧急措施,直接致力于减少生态系统的鱼种数量,总量高达7.35万吨。

2. 生物方法控制:利用自然食物链优势,引入本地捕食者鱼种,包括白鲈鱼、狗鱼等,共超114万只。同时支持农民在养殖区养殖这些鱼类。
3. 养殖和扩散控制:以管理手段切断传播路径,防止黑喉罗非鱼扩散至新区域,以保持无疫情区的稳定。

4. 利用提升战略:移除的黑喉罗非鱼将被用于循环经济的价值提升,如用于制作鱼粉、生物肥料或烹饪。

5. 调动意识和参与:提高社区和公众的意识,开发在线平台以便实时报告黑喉罗非鱼,快速响应和控制情况。
6. 长期控制研究开发:推进研究尤其是对4n染色体组的研究,开发使黑喉罗非鱼绝育的高效技术,是长远治理的潜在方向。

7. 生态系统恢复:释放超8.2亿只本地和沿海物种回归自然,包括白鲈鱼、狗鱼等,以重建生物多样性。

“最新数据证明,渔业部的黑喉罗非鱼控制措施正持续带来积极效果,并将继续与社区、农民和各方合作,系统而可持续地控制局势和修复生态。”蒂瓦拉女士补充道。
(编译:李程 泰国中文社;审校:Ken;来源:Thaira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