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果显示:无监管矿山向湄公河排放毒素

泰国中文社

美国的研究小组指出,没有监管的矿山正在向东南亚的主要河流排放毒素,包括湄公河,影响数百万人的生活。

美国Stimson Center的研究报告于11月24日星期一发布,表明东南亚大陆上有超过2400个矿山可能正在向河流中排放致命化学品,如氰化物和汞,其中很多是非法开采且没有监管。

“对我来说,问题的严重程度令人震惊。”Stimson的高级研究员布莱恩·艾勒指出,湄公河、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等主要河流的支流可能受到高度污染。

Stimson的报告是首次对东南亚污染矿山的全面研究,研究员通过分析卫星图像检测到各种采矿活动,发现366个冲积矿,359个堆浸矿和77个稀土矿向湄公河流域排放废水。

冲积矿多为金矿,但也有锡矿和银矿,而堆浸矿则用于提取黄金、镍、铜和锰。

湄公河是亚洲第三大河流,是超过七千万人口的生命线,以及全球农业和渔业产品的出口来源。此前,艾勒先生表示,湄公河被视为清洁的河流系统。

“鉴于湄公河流域的大部分在根本上没有受到国家法律和合理规定的管理,所以遗憾的是这个流域处于我们数据揭示的高水平且大规模的无监管活动中。”艾勒先生说。

Stimson的研究人员指出,稀土矿山的无监管采矿活动排放的有害化学品包括硫酸铵和氰化钠以及汞。

这种情况不仅使生活在湄公河沿岸的东南亚数百万人面临健康风险,还影响其他地方的消费者。“没有一家美国大型超市不从湄公河流域采购产品,包括虾、米和鱼。”艾勒先生说。

中国支持在缅甸东部新开的一个稀土矿不远处位于泰国边境的山区,这让研究人员担心下游的污染威胁,包括泰国清迈府的摆担,因其为湄公河从缅甸流入泰国的首个点。

泰国政府研究机构国家研究办公室的田本·本拉表示,来自湄公河样本的污染模式表明,稀土和黄金采矿有关的砷存在,以及重稀土如镝和铽。

田本先生没有参与Stimson的研究,但警告说,这种情况在缅甸稀土采矿增加后的短短两年内发生,如果不阻止采矿活动,污染水平可能迅速增加。

艾勒先生指出,缅甸和老挝的矿山使用原地浸出方法提取稀土,这是中国首次开发的方法。

然而,原地浸出采矿产生大量废料和废水,而堆浸矿在雨季特别容易出现氰化物泄漏,冲积矿通常使用汞来分离矿物,这是有毒的。

中国外交部指出,他们对这一情况并不知情。“中国方面敦促中国海外企业根据当地法律和法规经营,并采取严格措施保护环境。”

泰国副总理舒查特表示,泰国政府已成立三个新工作组,以协调国际合作,监控矿山健康影响,并为湄公河、萨尔温江和其他流域的社区寻找备用水源。

(编译:李程 泰国中文社;审校:Suki;来源:Thairath)

Share This Article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