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新报告指出,自近40年前开始记录数据以来,大堡礁的部分地区经历了最大的珊瑚损失。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AIMS)的最新数据显示,大堡礁在过去四十年中经历了最大规模的珊瑚损失,特别是在去年因气候变化导致的珊瑚白化的影响。然而,由于自2017年以来珊瑚礁持续恢复,总体上仍保持在长期平均水平附近。
报告指出,最新的情况标志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堡礁的波动。AIMS的长期监控项目负责人迈克·埃姆斯利表示,尽管珊瑚礁的生长水平达到了39年来的最高,但这次损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明确显示珊瑚白化的频繁发生开始对世界最大的珊瑚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报告将大堡礁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北部、中部和南部,共长达1500多公里。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地区的活的珊瑚礁显著减少,南部减少近三分之一,北部减少四分之一,中部减少14%,显示出整个珊瑚礁的同步重大损失。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数据,全球正经历有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珊瑚白化事件,这是第四次。此现象始于2023年1月,并于2024年4月被宣布为全球危机,全球至少83个国家近84%的珊瑚礁受到高温影响,大堡礁也在其中。
珊瑚白化是由于海水温度长期升高导致珊瑚排出其体内的共生藻类,使其变白并且虚弱。尽管被漂白的珊瑚未立即死亡,但它们更容易生病和降低存活率。
尽管珊瑚礁有能力从白化事件中恢复,但通常其强度不如从前。此外,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指出,珊瑚礁对超过1.5摄氏度的全球变暖极为脆弱。当前全球平均气温已比工业革命前上升1.3摄氏度。
IPCC的研究表明,热带珊瑚礁对温度上升1.2摄氏度以上的影响特别敏感,如果温度继续上升,珊瑚为主的生态系统可能不复存在,许多地区的珊瑚数量将几近于零。中期2010年代大堡礁的持续白化是研究人员或许低估了全球变暖对珊瑚礁风险的一个例证。
(编译:Ivy 泰国中文社;审校:Alex;来源:Thair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