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持弟子" 解释称呼 "阿隆卡法师" 的争议,揭示“2000亩”只是方便叫法

泰国中文社

“寺院弟子”解释说,称呼“阿隆卡法师”“爸爸”只是一个亲切的称呼,而所谓的2000亩仅仅是一个概念上的说法。

8月12日,记者报道,位于华富里府的僧侣法护园林项目2占地约800亩,地址为挖空泥河镇,由寺庙代持,正处于返还给丹柴先生继承人的过程中。

内部环境安静,分为办公室和健康HIV感染者住宅区/也有关闭流浪狗、猫的区域,并设有照顾HIV儿童的法护儿童之家和帮助孤儿的家良达儿童之家。

此外,这里还有华富里省普安尼库拉学校,属于国家资源。25年前这里出现过,并拥有医疗建筑、农业和动物养殖区、加工厂和电力厂,但现在已废弃。

调查显示,病患住宅区部分荒废,但部分仍有人居住,这些居民往往是HIV感染者,他们会从事种植和农业以维持生计。病情好转后会转移到巴特纳普寺。

法护园林寺庙的杰撒塔法师表示,该项目是阿隆卡法师的创意,实施了20多年。由于最初病患众多,需要扩建空间。项目包括病患住所、法护儿童之家、学校、儿童权利基金会和医院。项目接受健壮的HIV成人患者入住,他们通过从事清洁、园艺、有机农业等工作获取收入。项目还照顾HIV儿童和受影响的儿童。

该项目曾在20年前全面运营,自5至6年前逐渐废弃,因为药物治疗提高导致患者减少。志愿者招募困难,因为位置偏远且基金会薪酬偏低。

项目规划的土地约800-900亩,但所谓的2000亩仅是一个口头说法。这里的住户约有几百人,学校每年接纳约800名学生,多数是HIV感染者。

扩建需求可能源于一些患者自幼在此接受治疗,难以融入外部环境。有些甚至被亲戚遗弃,只能返回此地继续生活。

正门电厂曾设想为居民自发电供使用,但运行后发现设备不可用,只好关闭。

由于药物进步,让许多人选择自行用药并走入公众,目前这里成为僧侣和病患举行法事的场所。

杰撒塔法师解释说,孩子们称阿隆卡法师为“爸爸”,成年信徒有时也如此称呼。

项目名义虽为丹柴或基金会财产,但大家认为是供病患使用,没有追究其所有权。丹柴曾以慈善态度为项目负责,没有任何亲人涉及。其去世后,塑像成为象征个人声誉的标志。

期待大众能够理解阿隆卡法师的贡献。三十年来,他晚上在寺院休息,凌晨三点出外行乞,以正直之心治理项目,不曾贪污私财。

(编译:Jon 泰国中文社;审校:Suki;来源:Thairath)

Share This Article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