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圖” 泰國經濟

泰国中文社
15 Min Read

泰國經濟狀況各方面均出現問題,特別是生計問題和家庭債務,皆因國內政治波及泰國經濟潛力不斷降低,導致增長減速、競爭力下降,商業和家庭的脆弱性不斷增加。接下來的問題解決需要嚴肅、緊迫且連續地進行。

這個議題使得私營部門、商業、金融和政府經濟宏觀及微觀管理相關組織一致認為不能再依賴政治部門的援助,必須透過創建新的“藍圖”來共同調整經濟結構,以促進泰國的可持續增長,這必須在私營部門的帶動下,政府支持並創造適應的環境,而金融部門則有效分配資源。

若不作為,泰國將難以在充滿不確定性和變化的世界中生存。

所有的合作組織都在政府-私營聯合委員會(รัฐ-เอกชน合作委員ี會,กกร)之下,包括泰國商會、泰國工業聯合會(ส.อ.ท.)、泰國銀行協會、財政政策辦公室(สศค.)、發展委員會和泰國央行。

重塑泰國是一個激勵新動力的“藍圖”平台,遵循“積極行為換來積極結果”的原則,以商業和人民的適應和專注努力工作為目標。

這不僅僅是向政府請求援助,而是各方共同推進這一藍圖的端到端流程,從確定問題、設計解決方案、明確負責人到推動計劃,並用可量化的KPI進行監控和評估,確保真實、持久的結果。

“闢勇·斯里瓦尼奇”擔任“กกร”推動新動力的主導角色。

泰國盤谷銀行總經理闢勇·斯里瓦尼奇作為這一新動力藍圖的擁有者,希望所有กกร組織將其作為增值商業並對社會和環境產生積極影響的策略,以研究、開發、創新和新技術為重點,並在資源分配中堅持好做法,即使政治改變也能引導國家持續發展。

這一藍圖明指出,在“外部挑戰但內部虛弱”的環境下,經濟問題源於商業缺乏動力和創新,新業務減少,而年輕公司(成立不到5年)在推動收入增長中的市場份額下降,面臨不公平競爭,包括劣質進口商品、延長信用條款的法律違規,以及大企業合併帶來的市場壟斷。

此外,泰國非正式經濟規模龐大,約78% 的企業在體系之外,而僅有70萬家報增值稅的企業和個人,總企業數達327萬家,逾50%的勞動力是非正式部門的個體經營者,個人所得稅繳納者僅占總勞動力的10%。此現象顯示,正式經濟體系中的好處難補成本之不足。

就民眾來說,泰國勞動力質量不符現代經濟標準,即使每年在教育上投入約80億泰銖,相當於GDP的5%,但質量卻不斷下降,國際教育評估標準(PISA)分數在過去二十多年來持續下滑,且各科目均低於鄰國。

同時,泰國教育質量評估標準(ONET)的分數下降,教育差距依然很大,曼谷的學生在所有科目上均得到更高的分數,長期的技能發展不完善,勞動力無法提升或重塑新技能。

泰國面臨嚴重的“人才外流”問題,因為優秀人才和年輕人選擇移居國外,但泰國吸引海外高智商人才或專業人才的機制不夠強大!政治高度不穩定,官僚體系適應緩慢,規章繁多,腐敗盛行。

就政府而言,政治不穩定性高,官僚制度適應緩慢,成為創建活力和效率投資環境的瓶頸,不論在管理框架還是商業法律上,但近年來泰國官僚系統排名持續下滑,且規章制度繁多、重複和過時。

腐敗問題仍深植於泰國經濟中,而泰國政治缺乏穩定性,導致產業和貿易政策缺乏明確方向。

大多數經濟政策側重於無條件補貼和短期效果,例如轉賬措施和商品價格控制,佔2024年度經濟預算的五分之一,這不僅會導致習慣性依賴,還扭曲了發展潛力的激勵。

在可持續解決泰國經濟問題的框架中,政府必須加速採取多方面措施,例如國際貿易的緊急措施,以減少美國稅收措施的影響,包括進口過剩的Import flooding,以及支持過渡期間業務的專點金融措施。

根據私營部門的明確意見,泰國經濟結構改革不能再拖延,泰國經濟潛力取決於能否恰當適應和認真解決結構性問題,這需要立即並持續地推進。

正如前面所述,關鍵在於來自所有相關部門合作和協調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以實現務實和可持續的經濟解決方案,私營部門作為主要推動力,尋找新機會並創造創新以促進泰國經濟。

大企業應支持作為經濟脊柱的中小企業,透過財務、市場和技術知識的傳遞,助力經濟的可持續共同發展。

金融部門在提高資源分配效率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幫助中小企業更容易獲得貸款,以符合風險的成本,透過金融科技發展或減少信用風險的機制,例如金融行為信息披露(開放數據)及審貸擔保機制(國家信用擔保機構NaCGA)。

而政府部門的主要職責包括支持並建立有利的商業環境,透過簡化程序和降低商業成本,改善公共服務的快速性和效率,以消除腐敗問題。

同時建立基礎設施以供私營部門拓展,並為私營部門提供適當的激勵,例如稅收措施和投資促進委員會(BOI)的特別優惠。

在這個藍圖下,不管政治掌握在誰手中,泰國必須生存。

(编译:Ivy 泰国中文社;审校:Fang;来源:Thairath)

Share This Article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