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着生态完整性,“大犀鸟”或“戴面犀鸟”首次出现在清迈的帕蒙坡国家公园。这标志着北部源头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
11月14日,帕蒙坡国家公园负责人阿森奈·宁普萨特别林业科学家透露,公园工作人员在范县温泉办公室前首次发现了“大犀鸟”或 “戴面犀鸟”,这是北部源头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信号。

大犀鸟是泰国体型最大的犀鸟,身长在120到140厘米之间,雄鸟可以达到1.5米。其特点是橙黄嘴壳、黑白斑的翅膀和黑尾巴,雄鸟有红色虹膜,而雌鸟为白色。它们以终生伴侣著称,被称为“森林的真爱象征”。
大犀鸟常栖息于高大树冠上,喜欢食用各种野果,如榕果、枇杷及树屈果,并捕食小型动物如蛇、鼠和昆虫。通常生活在海拔1000到2000米的热带雨林或落叶季雨林中。这次“大犀鸟”出现在帕蒙坡国家公园,反映了自然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并确认清迈森林的丰富性,仍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编译:Eric 泰国中文社;审校:Woo;来源:Thairath)
